400-062-8090
-
-
布目镶嵌
- 布目镶嵌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00年前的奈良时代,因其在镶嵌刻槽时刻槽密如布纹而得名。在铁片上需要镶嵌的范围里,用凿分4次(横、竖、左斜45度、右斜45度)凿出均匀的条纹。基本上1毫米范围内凿4-7条纹路。细槽的密度大约为1mm之中7~8道槽,因此光凭肉眼是无法看清楚的。
-
-
高肉镶嵌
- 高肉镶嵌是必须把材料嵌在壶身上,然后再雕刻这块材料的一种传统工艺。
-
-
山形铸物
- 康平年间,源赖义军队中的铸物师发现流经山形市内之马见崎河原所产的铁砂质地优良,很适合做铁器铸物。于是,热火朝天的铸铁业就发展起来了。这就是「山形铸物」的起源。
-
-
京都铁器
- 京都在很早之前,是日本出产最高级铁器的地方。名匠云集,但生产大多是茶釜。当时的大西家专门为茶道宗师千利休生产茶釜,盛极一时。直到一百多年前,京都才开始生产铁瓶。
-
-
南部铁器
- 南部铁器中的「南部」 二字来源是这么回事:距今 400 年前,日本南部信直(战国时的武将)修筑了盛冈城,并成为藩主。盛冈这个地方有非常优质的铁矿资源,还有川砂黏土等铸铁业优势资源,南部就请了一堆匠人开始制造铁器,「南部铁器」因此命名。
-
-
鋳肌
- 作为一种铸物,日语中对铁壶独特的表面肌理,有一种特别的称呼——“鋳肌”。这种肌理形成,也是釜师逐步发现,最初就是把河川里的沙子和黏土混合在一起做了铸型,然后浇入一千四百度的溶铁;一分不到的时间里,铁迅速冷却凝固,在铸型上雕刻的肌理就在铁壶上呈现了出来。
-
-
姥口形铁壶
- 姥口形铁壶,铁壶的形制之一,姥口形铁壶主要形容的是铁壶的口,它的的壶口周围较高,向内有少许回落,这种壶就被称为姥口。姥口又称祖母口,无牙老婆婆口,顾名思义,因铁壶壶口周围隆起的样子像没牙的老婆婆嘴巴的样子而得名。
-
-
平安松寿堂
- 平安松寿堂(即松寿堂、西村松寿堂)是京都铁瓶(也叫关西铁壶)的典型代表,明治18年(1885年)由初代西村胜在京都寺町创建。与京都寺町附近的龙文堂、雨宫金寿堂、云色堂等共同成就了独特的京都镶嵌特色。
-
-
镀金
- 银壶表面装饰,除了此前提到的鎏金,另一种则是电镀金。
-
-
响片
- 有些日本铁壶底部会有三片左右的铁片,可能还有点生绣,不过各位壶友不要嫌它脏,这正是釜师精心制作的响片,因为有这种响片所以铁壶才会有悦耳的声响。
官方微信号
官方手机站